为提高学习质量,还在学习地点安装了34台电脑并接通内网网络,现场登录全能型供电所管理平台进行实操学习演练。
三要大力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四是坚持着力点不移,全力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持续加力科技创新,推动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走深走实。二要竭力做好安全生产优质服务工作。狠抓重点领域安全治理,确保电网安全度夏,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守牢疫情防控阵地。南方电网王宏志强调,下半年要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坚持总基调不偏,全力服务和营造三个环境。
持续加力提质增效,确保实现保A争先目标。持续加力绿色转型,更大力度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更快速度推进清洁能源规模化,更深强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出台全国性需求响应政策和价格机制,推动有序用电向市场化的需求响应转变。
完善坑口区间限价政策,严禁各区域、各煤矿自行创设指数和定价机制。报告谈到,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级电网负荷创新高,迎峰度夏保供形势复杂严峻,需要统筹产、输、配、用等各重点环节,做好用电预案,以保障用电高峰期间电力供需平衡。预计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将超过12.5亿千瓦,在持续大范围高温情况下,可能达到13亿千瓦左右,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还需要各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共同推进。
加大对电煤中长期合同,包括发电集团自有煤源对内供应和进口应急补签新增中长期合同的铁路运力支持。建议尽快重启CCER(国家核证自愿碳减排量)备案政策,推进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继续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的范围。
通过中转外储合同协议、租用长期场地等实际增加储煤能力等。统筹煤电保供和碳市场发展。最大限度挖掘各品类电源顶峰发电潜力。电力供需形势方面,报告表示,国内外疫情、宏观经济、燃料供应、气温、降水,以及煤电企业持续大面积严重亏损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叠加,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
预计2022年底,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6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3亿千瓦左右,同比增长16%,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50%,将首次达到总发电装机规模的一半,比2021年底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但受国内外疫情、国际局势、夏季和冬季气温等因素影响,下半年电力消费增长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华东、华中、南方等区域部分省份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
建议加快出台全国性需求响应政策和价格机制随着新能源比重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大面积停电的潜在风险因素仍然存在。大型储煤基地建设也面临投资、用地、长时间储煤导致的热量损失甚至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
加大产运需各环节的顺畅衔接。进一步明确跨省跨区送电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外送价格浮动机制按照落地省燃煤发电基准价执行。
报告还建议,第二个履约周期应统筹煤电保供和碳市场发展,合理设置碳排放配额缺口,不宜大幅下调基准线。优化跨区域电网间的开机备用、错峰支援、余缺调剂,全力保障高峰期间电力供需平衡。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以及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提供了最主要支撑。建议出台面向煤电行业税收普惠制政策《2022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还谈到,煤电企业承担保供和转型的双重压力,建议从上网电价、财政金融以及碳市场等方面对煤电企业进行支撑,以保障电力安全供应、企业有序转型,建议疏导煤电上网电价,缓解煤电企业经营困境。他介绍,各大电力集团根据自身能力,制定了储备能力建设方案,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落地。煤电装机容量11.4亿千瓦左右。
出台规范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当前多轨价格机制,加强现货价格管控,引导煤价长期稳定在合理区间。报告建议,增效挖潜保障夏季电力可靠供应,充分发挥跨省跨区通道作用,扎实做好需求侧管理及有序用电工作。
叶春也谈到,储煤设施建设也面临一些问题。另外,要保障煤炭新增产能的运力支持。
例如,充分结合自身煤电路港产业协同优势,推动煤电路港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建立大型储煤场。报告表示,在下半年疫情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进一步减弱的情况下,随着国家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效果的显现,尤其是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将拉动钢铁、建材等高载能行业较快回升,并叠加2021年前高后低的基数效应,以及国家气象部门对今年夏季我国中东部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到偏高的预测情况,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0%左右,增速比上半年明显回升,预计2022年全年的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处于年初预测的5%-6%预测区间的下部。
报告还建议,开辟电煤汽车运输绿色通道,将运力向电力电量存在硬缺口省份的煤电企业适当倾斜。报告建议:持续增加煤炭供应总量。比如,由于近几年电厂、发运站、煤矿的储煤场环保改造后,储煤能力有所降低。建议开辟电煤汽车运输绿色通道目前,国内煤矿及港口煤炭库存偏低,迎峰度夏期间电煤等能源保供面临潜在风险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水电、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0.3%和2.0%,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3.9%,全口径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2.2%和29.8%。电网完成投资1905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交流工程投资同比增长5.9%,直流工程投资同比增长64.2%。
上半年,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7.8%。其中,一、二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2.6%和8.3%,保持较快增长。
一、二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0%、0.8%,二季度增速明显回落主要因4、5月受部分地区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量连续两月负增长。6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17.7%,其中,河南、陕西、上海、河北、重庆同比增长超过50%,高温天气拉动空调降温负荷快速增长。
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速居首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第一产业用电量5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4、5月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下降6.8%和4.4%,6月转为正增长10.1%。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1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报告表示,电煤采购成本大幅上涨,涨幅远高于煤电企业售电价格涨幅,导致大型发电集团仍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煤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部分企业现金流紧张。
数据显示,上半年水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增速均超过20%。分类型看,水电4.0亿千瓦。
6月电力消费增速的明显回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取得积极成效。四大高载能行业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0.2%,其中,化工行业用电形势相对较好,同比增长4.9%。
电力生产供应方面,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4.4亿千瓦,同比增长8.1%。分类型看,水电设备利用小时1691小时,同比提高195小时。
截至7月15日,在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最低报价仅495元/吨,较年初下降了100多元,神华长协平仓价为490元/吨,在此基础上还可部分再予5元8元/吨的结算优惠。 [阅读]
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18.16亿吨,同比下降1.8%。 [阅读]
为此,该省提出了要把科技攻关作为转型发展建设的首要任务,并采取市场化方式聚集各方力量,推进煤基产业的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的突破 [阅读]
并不是说我们连续降了四次价,概念不一样。 [阅读]
标准普尔的报告说,煤炭产业中长期的变化可能导致资产的减值,因为煤炭储量是没有多少经济回报的。 [阅读]
从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一方面,煤炭消费需 求增速大幅放缓。 [阅读]
印度国家电力集团执行总裁Arup Roy Choudhury在写给电力部的一份信中说:随着印度进入季风雨季,电厂补给煤炭库存将变得更难。 [阅读]
煤制乙二醇2009年投产,经过几年的调试,目前也在高负荷运行。 [阅读]